作者注:本文于2025 年 3 月初中国召开两会之际发表。两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立法会议。作为年度重要政治议程,两会汇聚了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咨询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中国将公布年度预算和目标。尤为重要的是,今年两会具有特殊历史意义——它标志着2021-202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圆满收官。
“十四五规划”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其核心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并聚焦人工智能(AI)、数字经济等创新产业领域。今年的两会将总结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成就与不足,并为中国未来的现代化路径谋划方略。这再次凸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系统规划与高效执行,非洲国家需深入借鉴这一发展模式。
根据2025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突破134.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了基础,人工智能、太阳能光伏、电动汽车等多项世界级创新成果也在中国落地生根。当前,中国更以“新三样”——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电动汽车领跑全球产业链。在清洁能源与绿色经济领域,中国现代化进程成果斐然。截至2023年底,中国贡献了全球60%以上的电动汽车产量、75%的锂电池产量及8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上述成就是在短短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是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的壮举。
相反,非洲大陆在人力与自然资源方面可谓得天独厚。全球约30%的关键矿产蕴藏于非洲,这里拥有全球40%的黄金,以及高达90%的铬和铂金资源。该大陆更占据着全球最大的钴、钻石和铀矿储量,全球65%的可耕地面积与10%的可再生淡水资源。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坐拥如此巨大的财富,非洲大陆的经济体却仅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的约3%。
一个令人深省的现象是,自独立以来众多非洲国家始终深陷发展困境。非洲大陆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之路依然艰难。过去十五年间,非洲经济增速持续徘徊停滞。尽管在这一时期非洲人均收入增速数据亮眼,但仍有大量民众处于极端贫困中,缺乏基本生活保障。数据显示,21世纪头十年间非洲经历的经济增长,并未真正转化为实质性的发展动能。这揭示了一个真理,发展的内涵远不止于GDP或人均收入的数字攀升,其核心要义在于发展成果必须直接惠及全体人民。
审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不禁引发对非洲发展路径的深层思考,何种因素阻碍着非洲的发展进程?为何非洲国家难以采取中国式发展战略?中国现代化实践能为非洲国家提供哪些有益启示?
首要症结在于,许多非洲国家政府未能真正对人民负责。在任何发展图景中,人民始终是核心要素。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所强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深刻启示我们,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增长成果应当惠及全体民众,必须突破社会阶层、民族、宗教等群体壁垒。发展是为了人民。中国古训“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恰为此理,非洲执政者亟需领悟,人民才是治国理政的最强大动力。
这又把我们带到和平与安全问题,这是现代化和发展的核心要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把和平与安全作为增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常常强调,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和平。因此,选择合适的政治发展道路对于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将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这一观点在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尤为明显。令人沮丧的是,非洲国家的弊病层出不穷,包括经济增长乏力、政治制度失灵等等。因此,非洲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把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作为优先事项。
中国式现代化对非洲国家具有重要意义的另一个方面是政治体制、治理和制度结构改革。中国政府极为重视系统性、整体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发展的崭新阶段铺平道路。事实上,改革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中国的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
2024 年 7 月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迈上新水平的目标要求和战略任务。
许多非洲国家的政府都面临这方面的挑战。与中国不同,非洲国家正在实施的许多改革并不适合其独特的国情。相反,这些改革往往源自西方金融机构,可能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些非洲国家特有的社会经济生态。为了促进稳定和发展,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应立足于其历史、社会文化结构和政治生态。必须指出,改革对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进一步理解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研发投入,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据统计,2022年中国基础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升至6.57%。据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介绍,2023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585亿美元,同比增长8.4%。中国国家统计局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超过3.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946.9亿美元,同比增长8.3%,稳居世界第二位。
当前,非洲国家研发经费投入在GDP中平均占比0.45%,远低于1.7%的全球平均水平。非洲国家应深刻认识到,科技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已成为未来衡量发展的两个最重要指标。
最后,非洲国家需要理解,发展与现代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发展既不能简单照搬他国模式,更不能依赖外部力量强加推行。发展必须审慎规划。它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进程,需要内生性的滋养和社会结构性的构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不能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根据不同国情社情借鉴他山之石。
原文链接:https://en.gmw.cn/2025-03/07/content_37891634.htm